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热点聚焦
吕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四大队 2
2024年国庆假期交通安全两公布一
殴打父母者不配当公务员
六部门发文:医生注意,年前向这些行
外交部深夜警告:一切后果由立方负责
寒门能否出贵子?985高校副院长写
出征在即!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飞行乘
重磅!CCTV16要来了!
山西临汾聚仙饭店重大坍塌事故调查报
法制天地
消费者拍短视频维权被诉,维权的法律
山西吕梁 是谁在保护污染企业?
山西确定法治山西、法治政府、法治社
焦点透视
山西一地发现同乘人员,活动轨迹公布
真·拾金不昧!司机捡到全运会金牌,
山西公布太原台骀山游乐园冰雕馆“1
北京警方通报吴某凡事件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时评
搬出穷窝窝 迈向新生活——山西36.2万贫困人口走出大山奔
发布时间:2020-4-20 录入员: 点击[821]

搬出穷窝窝 迈向新生活——山西36.2万贫困人口走出大山奔

 

  美丽宜居的岢岚县宋家沟乡集中安置点。赵文君摄

 

  山西日报记者李全宏报道:我省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就有吕梁山、燕山——太行山2个,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

 

  整村搬迁是解决深度贫困的有效办法。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我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以3350个深度贫困自然村为重点,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贫困群众,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有效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问题,向深度贫困发起总攻。

 

  5年不懈努力,成就惊人奇迹。截至目前,全省1502个集中安置点全部建成,36.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万同步搬迁人口,全部迁入新居。

 

  5年合力攻坚,根本上改变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极大地改善了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逐步构建起了社区治理的新格局,全省贫困地区呈现出“山庄窝铺搬出来、陡坡耕地退下来、荒山荒坡绿起来、光伏产业亮起来、转移就业走出来、群众生活好起来”的生动局面,走出一条“六环联动”闭环推进的搬迁脱贫山西路径。

 

实施“六环联动” 整村搬迁解难题

 

  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我省聚焦最困难的地方,紧盯最困穷的人群,扭住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以深度贫困自然村整村搬迁为重点,采取精准识别对象、新区安置配套、旧村拆除复垦、生态修复整治、产业就业保障和社区治理跟进“六环联动”办法,统筹解决“人钱地房树村稳”七个问题,使得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六环联动”的做法受到了国务院的通报表扬。

 

  “斗穷几十载,一年胜千年,搬出穷山沟,生活有盼头。”石楼县小蒜镇田家岔村的苗海瑞,是易地扶贫搬迁的直接受益者,见证了这些年乡亲们的生活变迁。

 

  “感谢党,感谢政府,做梦也没想到能从穷山沟搬到县城,住进水暖电齐全的新房,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417日,在龙山水岸安置点的新房里,苗海瑞用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广大搬迁户的心声。

 

  石楼县位于吕梁山区,是我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十三五”期间,全县有1.5万群众搬进了新居,贫困发生率从54.76%下降到0.31%

 

  我省境内80%的地形为山地、丘陵,东部的太行山区干石林立,西部的吕梁山区沟壑纵横,深度贫困和生态脆弱相互交织,互为因果,70%以上的贫困人口生活在这些区域。如何改变他们贫穷的现状?

 

  省扶贫办主任刘志杰说:“从省情实际和贫困群众长远利益出发,我们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来抓,把安置点建在县城和条件好的乡镇,配套完善道路、通讯、管网等,通过变换生存空间,改变生产生活条件,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钱从哪里来?扶贫开发投资公司通过承接政策性贷款和债务资金,解决融资难题;缺地怎么办?自然资源部门通过单列用地计划倾斜支持,确保搬迁用地。

 

  全省上下拧成一股劲支持这一重大民生工程,各级各部门特事特办保质量抓进度,扶贫干部下沉一线搞服务解难题,一场前所未有的壮阔迁徙在三晋大地有序展开。

 

  地处太行山脉南段的平顺县,是典型的干石山区和革命老区,多年来一直戴着国定贫困县的帽子。“一步住进新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说起搬迁后的变化,入住同兴苑安置点的贫困户郭孝忠喜上眉梢:“新小区的交通、医疗和孩子上学方便不说,我还能到附近的扶贫车间上班挣钱,日子真是越过越美!”

 

强产业促就业 贫困人口稳增收

 

  “以前住在旧村,除了种地,真想不出还能干啥。”兴县的刘小美,自打从魏家滩镇西坡村搬进县城柳叶沟安置点,就像变了个人,每天早上打扮得漂漂亮亮,前往楼下的扶贫车间工作。她高兴地说:“爱人在外打工,我在家门口就业,再不用靠着几亩薄田过日子了。”

 

  “搬迁未动,产业先行。”我省按照农村安置区产业培育,城镇安置区就业帮扶的工作思路,统筹迁入迁出两地,同步建设特色产业园区、扶贫车间、扶贫产业园区,捆绑使用政策,确保贫困人口多渠道稳定就业。

 

  岢岚县的赵家洼,曾经是一个没有动力电、不通公交车的小山村。到2016年底,这个村常住人口只剩下613位老人,能走的都搬走了。

 

  旧房子拆了,苦日子也到头了。2017922日,赵家洼在岢岚县第一个完成整村搬迁,村民的山地退耕还林,村里的房子拆除复垦。

 

  刘福有跟保洁公司签了务工合同,曹六仁在玻璃棉厂干着勤杂工,王三女在县城当上保洁员,张秀清去了鑫宇公司搞绿化……除了财政兜底保障的贫困户,都找到了合适的岗位,年轻人更是如鱼得水,自主创业做起了生意。

 

  换掉了穷业,斩掉了穷根,赵家洼的村民们不再从瘠薄的黄土里刨食。

 

  416日,塞外乍暖还寒。阳高县古城镇农光互补产业扶贫园的大棚里却是春意融融,近1米高的西红柿已结出绿盈盈的果实。正在打杈掐尖的刘兰菊说:“以前住的是土窑洞,现在搬到了砖瓦新房里。人过来了,产业也有了,平时在园区打工,每个月也有近两千元的收入。”

 

  大同市委常委、阳高县委书记冯晓雷介绍,县里的每个搬迁安置点都同步配套产业扶贫项目,因地制宜发展设施蔬菜、林药套种、旱地小杂粮等产业,搬迁户吃上了“定心丸”。

 

  搬出来仅仅是第一步,稳得住、能就业、逐步致富才是目的。省扶贫办副主任张玉宏介绍,我省在保证安置点入住率的同时,把产业培育和就业帮扶牢牢抓在手中,确保贫困劳动力都能在家门口就业。

 

重治理强服务 搬迁群众乐生活

 

  4月的保德,花红柳绿,生机盎然。走进县城惠民家园安置点,只见楼房错落有致,路面干净整洁,公共设施齐全,整个小区井然有序。

 

  惠民家园居住着全县13个乡镇的21666583口搬迁群众,如何搞好管理和服务?

 

  “搬迁到哪里,支部就建到哪里;移民在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县居民事务中心主任胡耀介绍,新社区成立了党群服务中心,指导原乡镇和新社区做好搬迁后续帮扶工作,配套设立了卫生室、警务室、议事厅、就业信息平台等,实现了搬迁群众办事有地方、议事有组织、纠纷有人管、困难有人帮。

 

  从南河沟乡韩家墕村搬到惠民家园的刘乃科,身体有疾患无法外出务工,社区党小组组长高候油主动协调小区物业让他当了门卫,介绍他爱人张荣青做了保洁。刘乃科激动地说:“来到新小区,就和在老家一样,谁家有事,朋友邻居都爱搭把手,在这里过得舒心又顺心。”

 

  易地扶贫搬迁涉及方方面面,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省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后续扶持上来,创新工作体制机制,着力推进政策有效接续,千方百计把社区治理和民生服务落到实处,在产业培育和技能培训方面下功夫,确保搬迁群众安居乐业。

 

  李桂花原是天镇县南高崖乡大老沟村的村民,除了会种地,没有别的技能。搬到县城安置点后,新社区组织她参加“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工程的培训,学到了一技之长。

 

  413日,在天镇县扶贫产业园区的生产车间,李桂花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笑嘻嘻地说:“政府想得真周到,让我学会了缝纫技巧,原来靠天吃饭,现在靠技术赚钱。”产业园区管委会的袁亚男说,车间里的女工都和李桂花一样,经过免费统一培训后,持证上岗,完成从农村妇女到产业工人的美丽蜕变.

  在三晋大地的山梁沟峁间,每一个易地扶贫搬迁故事,都是一项项扶贫政策红利的释放。一个县一个办法,一个村一个路子,一户(人)一个方案,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协力绘就了一幅幅搬迁脱贫奔小康的美好图景。

 

来源:山西日报

 

上一篇: 4月19日山西无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无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下一篇: 我省26家机构可面向社会做新冠病毒检测
合作伙伴: 百度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合作伙伴 | 人员查询
Copyright @ 2010-2014 山西焦点法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200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