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路长”试点有成效,预计8月底覆盖太原城区
生活晨报全媒体记者 王培霖 太原报道 太原市迎泽大街,美团、青桔、哈啰3种共享单车整齐地摆放在道路两侧划定的自行车停车线内;座椅统一调节至最低处,并处于可调节状态,车筐内无杂物……车辆排列整齐,俨然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得益于太原推行的共享单车“路长制”管理模式,由3家共享单车企业都认可的第三方山西恒硕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派出路面运维人员作为区域长、路长或街长,将大街小巷的规范职责落实到人头,哪条街道出现了乱停放现象,直接就能找到责任人,谁也不能推诿。“路长制”已在首批试点迎泽区和万柏林区试行1个月有余,两个试点内的共享单车停放乱象有了很大改善。“预计8月底,共享单车‘路长制’将会覆盖太原市六城区绝大部分单车停放区域,届时共享单车停放乱象将会有很大改善。”7月21日,山西恒硕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经理刘少华告诉记者。
13万辆车200余人根治乱象举步维艰
今年5月,太原市交通运输局发布消息,太原市最新出台《关于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全市投放共享单车的总量将不超过16万辆。目前,太原市共享单车数量控制在13万辆,其中美团7万辆,青桔和哈啰各3万辆。“对于各家共享单车的运维,客运办都有具体的考评细则,每年都会委托第三方进行考评,根据得分情况。表现好的企业增加其投放量,表现差的企业缩减其投放量。”太原市客运办共享单车工作组负责人王光瑞表示。
据了解,共享单车自2017年在太原投放以来,最多的时候曾达到20万辆,当时主要以ofo和摩拜为主,也有酷奇、小蓝车等相继入局,但都是昙花一现。自ofo破产以来,太原市共享单车以摩拜为主,总量在6-7万辆,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很好管理。
自二青会以后,原有摩拜单车在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逐步由美团单车替换,青桔、哈啰相继入局,形成现在“三足鼎立”的局面。
王光瑞介绍道,目前3家企业运维人员预计是300人左右,每个人每天经手的车辆在200辆左右。300人的运维数量与《意见》规定的每1万辆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配备不低于50名服务人员的标准还相差不少。
4月28日,太原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未来太原共享单车治理工作将由交通、城乡管理、规划和自然资源等部门协作、维护,并促成城市管理和城市交通良好秩序。就单纯共享单车的治理问题而言,王光瑞认为需要做到三点:企业有责任、政府有态度、市民有素质。
背街小巷乱象多催生“路长制”管理新模式
“‘路长制’的提出,是客运办为了解决太原市内背街小巷停车乱象的问题。”王光瑞表示。
在走访调查中,工作人员发现,太原的各条交通主干道上,共享单车的摆放还差强人意,但一涉及到主干道上延伸的各条背街小巷,胡乱摆放的问题就比较严重了。
如果说交通主干道是城市的“面子”,那由此延伸出来的背街小巷就属于城市的“里子”,共享单车的治理不能光“面子”上过得去,“里子”却一塌糊涂。
市民的主要生活区域还是在这些背街小巷里,本就拥挤的小巷子再加上共享单车的乱摆乱放,引发了不少的市民投诉。
客运办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路长制”的治理办法。一个城区由一个或几个区域长负责,将城区划片,区域长下设路长,路长下设街长,每条大路由一个路长和若干街长负责,这样就可以将城区划分为若干个小区域,每个小区域由一名街长负责,谁负责谁整改,直接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按照计划,太原市‘路长制’的‘终点’是与城市网格化并行,下一步将在此基础上更加精细化,届时街长将直接和属地社区、城管、交警等各部门对接,形成部门联动,共同解决共享单车停摆乱象。”王光瑞说。
此前,共享单车运维全靠各家企业自己的运维人员,都是各管各。“路长制”推行后,在保留3家企业原有运维人员“各自为战”的基础上,由山西恒硕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招聘自有运维人员,对3家企业的共享单车统一调配,让太原共享单车治理有了新面貌。
日均步数不达3万区域长不称职
15时,迎泽区辖区内的其中一名区域长郝艳斌巡查到新建北路和府西街交叉口附近,对华宇生活购物广场附近堆放的车辆进行统一整理。郝艳斌负责的区域是滨河东路以东,府西街、府东街以南,迎泽大街以北,东中环以东,下辖1个路长,9个街长。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区域内不停地巡查,对路长、街长反映的问题及时解决。
郝艳斌需要根据公司后台指定的线路进行日常巡查,公司根据每天共享单车容易堆积的地点设置巡查点,郝艳斌在每个点巡查5分钟以上会自动上传打卡记录。根据后台数据显示,当时已经是郝艳斌巡查的第36个点,最远曾因为1个投诉单,要到胜利东街处理市民反映的问题。“工作性质就是这样,每天必须要亲自到各个点巡查,保障所辖区域内共享单车整齐停放。”郝艳斌说道。“根据近期各个区域长的工作情况,每天的工作量都可以用步数来反馈,基本上都在3—4万步。可以这么说,步数不达3万,说明当日区域长的工作不到位。”刘少华调侃道。
裴栓贵是新建北路迎泽大街段到府西街段的街长,负责新建北路两侧的共享单车摆放。车辆要有序停放在规定的停车线内,车筐内无任何杂物,车座全部恢复成原始状态且处于可调节状态,这是摆放的基本标准。
按照这样的要求,一上午的时间,裴栓贵只能在该路段“转”两圈半。“前脚摆好后脚可能就乱了,不过近期情况有所好转,只要我们摆放整齐,来往停取车辆的市民也能够做到整齐停放。”裴栓贵说道。
对于裴栓贵而言,除了摆放车辆,最大的工作量要属于清理车框内的垃圾,极大地占用了其工作时间,因此他也希望市民在骑行后保持车筐内干净整洁,垃圾扔到垃圾箱内。这样也能减少路街长很多收拾垃圾的时间,从而将这部分时间运用到共享单车运维中去。
预计8月底运维人员将覆盖城六区
目前,山西恒硕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的80余名员工对太原市万柏林区、迎泽区城区,杏花岭区、小店区部分区域进行共享单车的运维。“原先定的试行区域是迎泽区和万柏林区,最近根据实际情况有所扩展,增加杏花岭区南部和小店区北部作为管理区域,也是希望能逐步将运维工作覆盖到城六区。”刘少华说道。
相较于初期运维“两眼一摸瞎”的窘境,经过1个多月的摸索期,目前“路长制”已逐步步入正轨。
“刚开展工作,对下元总站、万象城、茂业天地等几个热点区域内总量的把控有所不足,人手调配不及时。”刘少华告诉记者,“现在已经有了很大好转,对各个区域所需的运维人员数量、各个区域市民的骑行习惯、区域内车辆的实际需求量都有所把控,即使是接手其他区域,也有足够的经验从容应对。”“路长制”试行1个多月以来,最为明显的就是迎泽区、万柏林区区域内接到的“工单”大幅下降,这也说明“路长制”试行的成功。刘少华表示,将用4个月的时间熟悉各个城区的运维情况,预计8月底,运维人员将覆盖城六区绝大多数车辆使用区域,届时将需要200余名运维人员。
来源:生活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