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热点聚焦
吕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四大队 2
2024年国庆假期交通安全两公布一
殴打父母者不配当公务员
六部门发文:医生注意,年前向这些行
外交部深夜警告:一切后果由立方负责
寒门能否出贵子?985高校副院长写
出征在即!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飞行乘
重磅!CCTV16要来了!
山西临汾聚仙饭店重大坍塌事故调查报
法制天地
消费者拍短视频维权被诉,维权的法律
山西吕梁 是谁在保护污染企业?
山西确定法治山西、法治政府、法治社
焦点透视
山西一地发现同乘人员,活动轨迹公布
真·拾金不昧!司机捡到全运会金牌,
山西公布太原台骀山游乐园冰雕馆“1
北京警方通报吴某凡事件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时评
大数据分析怎么点菜不浪费
发布时间:2020-8-27 录入员: 点击[816]

大数据分析怎么点菜不浪费

 

中国青年报827日消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虽然这句诗对大多数国人来说都耳熟能详,但餐饮业浪费却依然存在,甚至触目惊心。浪费,有食客消费者造成的,也有餐饮企业在采买、保存过程中由于不当行为造成的损耗。

 

近期,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走访多家餐饮企业了解到,浪费问题已经得到餐饮企业的重视,不少企业正在研究如何减少食材损耗,部分企业已出台相关措施减少浪费。全国工商联餐饮业委员会向所有委员单位发出“坚决制止餐饮浪费”倡议书,号召餐饮企业将制止浪费纳入生产、加工、服务的全过程。

 

相当一部分餐饮企业向消费者发出倡议,号召大家点餐时“量力而行”。

 

吃正餐时人均该点几道菜?根据奥琦玮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大数据产品总监金春君对西贝、云海肴、旺顺阁鱼头泡饼等5家中餐馆的数据分析显示,在不包括饮料、主食的情况下,人均点菜2.5-2.8道,“这其中包括甜品、点心等”。

 

金春君观察到,普通中餐馆浪费的现象少于酒店类餐饮企业,这主要与消费场景、消费习惯有关。

 

北京西贝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楚学友分析,西贝的门店大部分开在商场里,餐厅多为2-4人桌,消费者主要是商场周边社区的居民,以及写字楼的上班族,多为熟客,了解餐馆的菜量,会根据实际需求点菜。“在以家庭为单位的就餐场景下,消费者不会点太多菜品。三五个年轻人吃饭时,一些没有成家、单身的年轻人,也会把品相比较好的菜打包。”

 

曾经有家餐饮企业连续亏损,金春君团队调研发现,一方面,消费者反应餐厅价格偏高,另一方面餐厅的菜量很大,消费者经常吃不完。“我们做了核算,比如100克的菜,实际操作中给顾客的是120克,从企业的角度,成本增加了;从顾客的角度,吃不完只剩一点也不愿意打包。”

 

金春君还分析,该企业4年前每桌平均就餐人数是3.5位,3年前变成3.1位,而在2109年,每桌平均就餐人数只有2.7位。“这说明,单人经济、小桌经济越来越明显。餐厅的菜量应根据不同消费者群体进行调整。菜量如果还停留在以前的标准,浪费就会很大。”金春君认为,把菜量减下来的同时,也把价格减下来,这对企业和顾客,都是双赢。

 

不少商家已经意识到这样的变化。木屋烧烤的菜品多为按份点单,有些烤串一份有10串、20串,曾有顾客反应数量过多。从去年开始,木屋烧烤对菜单进行了调整,将10串起点的菜品改成了5串。

 

北京将太无二餐饮有限责任公司公共事务部总监姜凡介绍,该店有不少按人数点单的菜品,比如蛋黄酱焗牡蛎、盐烤大虾等都是一份1只或两只,还有单人套餐可以选择。

 

楚学友认为,减少食物浪费不仅要从消费端控制,也要从生产端、原料端进行把控。“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在原料的生产流通环节减少浪费更为重要。在备料时就应做好预测,科学备菜,减少损耗。”

 

楚学友以大拌菜为例介绍,“每天晚上10点之后,店长、服务部经理、厨师长会根据这道菜上周同天、上月同天、前三个月同天的销量来确定次日的销售量。次日晚7点半左右,厨师长会再确认一下菜的剩余数量,如果还有两三份没卖完,就会与服务部经理沟通,主推这道菜。如果当天有未销售完的菜品,则会作为员工餐。”

 

在原料加工方面,如何控制好食材损耗,也是值得餐饮企业思考的问题。楚学友介绍,为了减少食材损耗,要与上游的原料生产端进行沟通,提出要求,通过生产方的标准化处理,保证原料的物尽其用,“比如我们需要牛大骨,那么剩余的牛排可提供给西餐店,牛肋肉可以提供给其他餐饮企业,剩余的边角料可以打成肉卷,成为火锅食材。如果我们自己买一头牛的话,很多部位都用不到,就会造成浪费。”

 

来源:澎湃新闻

上一篇: 截至8月26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下一篇: 奖励生活补助、科研经费!山西出台《奖励博士毕业生及博士后研究人员来晋工作实施办法》
合作伙伴: 百度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合作伙伴 | 人员查询
Copyright @ 2010-2014 山西焦点法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200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