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我省旅游市场揽金316.38亿元
10月6日,忻州古城内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节日气氛浓厚。城内传统文化活动、古朴民俗表演以及丰盛特产让纷至沓来的游客流连忘返。山西日报记者王瑞瑞摄
生活晨报全媒体记者 田勇 报道 国庆“巧遇”中秋,又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首个大长假,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民众出游意愿高涨等多种利好因素叠加,我省旅游市场加速升温。国庆假日期间,我省接待国内游客5246.8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6.38亿元。
数据显示,国庆假日期间全省共接待国内旅游者5246.89万人次,基本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其中,过夜游游客1374.69万人次,一日游游客3872.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6.38亿元。
截至10月8日14时,全省重点监测的59个景区,景区及周边由移动公司数据反推全网的游客数为148.78万人次,景区游客接待量前5名分别是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皇城相府和王家大院。接待游客量在3日和4日达到峰值,分别接待游客766.13万人次和765.66万人次。
省内、省外游客占比分别为46.63%、53.37%。来我省旅游的10大客源省份分别是河北、陕西、北京、河南、内蒙古、江苏、山东、天津、四川和广东。与去年同期相比省外游客数量有所上升。太原、忻州、晋中成为旅游热门目的地前3名。
整体来看,疫情对十一假日旅游的影响较低。预约、预订成为出游行为的惯性选择,70.9%的游客选择预约、预订旅游产品,29.1%的游客延续说走就走的旅行。“晋游码”景区预定渠道受到游客青睐,通过该渠道预约游客占比59.1%,通过在线OTA平台(如携程)预约游客占比70.0%,通过景区/酒店自营公众号预约游客占比38.3%。
国庆假日以家庭亲子出游为主。出行距离以中短途为主,在300公里以下的游客合计占比77.6%。在出行交通方式选择上,铁路/动车和高速公路出行最受游客欢迎,占比均超过了一半。商务快捷最受游客欢迎,占比为29.8%,其次为民宿客栈和星级酒店,占比分别为27.8%和17.0%。
“双节”期间,全省乡村旅游持续升温、新业态新产品深受欢迎,夜间产品成为新亮点。各地各景区通过夜景、夜食、夜秀、夜游、夜购、夜娱、夜宿,进一步创新夜经济发展形态,聚人气、引客流。假日期间,近七成的游客选择夜间出游,占比为69.3%。全省各地纷纷丰富夜游产品供给,景区延长开放时间,夜经济进一步升温,助力旅游消费回暖。
为确保文旅市场安全有序,假日期间,我省文旅市场开展下沉一线“全覆盖”式大检查。10月1至8日山西省各级文旅部门共组织检查组1951个,出动检查人员9638人,检查市场主体9765家。
省文旅厅先后下发《关于汲取台骀山景区事故教训进一步做好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开展以消防安全为重点的安全生产检查的紧急通知》等文件,要求各部门深刻汲取台骀山景区事故教训,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系列部署和文旅部、省文旅系统安全生产紧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压实责任链条、狠抓工作落实,立即开展安全检查。各级文旅行政部门以下沉一线“全覆盖”的方式,以消防安全为重点,对辖区内所有的景区、文旅活动场所等,集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风险隐患排查和消防安全大检查。
国庆假日期间(10月1日8时-8日14时),全省文化市场投诉举报处理机构共接听游客咨询电话268起,旅游投诉44件,已结39件,正在处理5件。
来源:生活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