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加强受灾群众安置点管理,保障受灾情疫情影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山西省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办公室下发通知
全力加强受灾群众安置点管理
入汛以来,山西多次遭受严重洪水和雨涝灾害,紧急转移群众数量多,多地设立了集中安置点。为加强受灾群众安置点管理,有效保障转移安置群众的安全和基本生活,10月10日,省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办公室向各市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发出紧急通知。
安置点坚持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在地政府负责管理,安置点应成立由政府工作人员、群众性自治组织负责人、转移安置群众代表等共同组成的管理小组,积极支持引导志愿者参与管理,制定并组织实施具体管理办法。要积极配齐照明、排水、垃圾收集处理、消防等基本设施,配备应急撤退路线图。
◎ 安置点要严格出入管理。灾情稳定后,要对受浸房屋开展评估,经鉴定安全后才可返回,坚决防止擅自返回造成人员伤亡;
◎ 严格治安管理。要做好转移安置群众及救灾工作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保卫工作,严防各类治安、刑事案件的发生,及时调解矛盾纠纷,维护安置点秩序;
◎ 严格食品安全。要严把食品和饮用水的进货、采购关,接收捐赠物资的检查关,确保卫生、安全;
◎ 严格消防措施。要规范用电、用火、用气,安排专人定时巡查,严防火灾、触电、煤气中毒等安全事故发生;
◎ 严格卫生防疫。要对洁净水源进行必要的保护,确保饮用水卫生。配备必要的常用药品和防暑降温药品,定时进行全面消毒,对突发疾病的转移安置人员,要及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此外,要加强生活保障。安置点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为入住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安置空间的分配、衣物发放、日常用餐等的保障应考虑安置人员的性别、年龄、家庭情况,以及民族、文化习俗及宗教信仰等情况。紧急情况下,应落实救灾物资协议储备制度,按照先货后款的要求,安排协议储备单位第一时间向安置点调运食品、饮用水等物资;日常情况下,要保障每日饮食的营养性、多样性,尽量保证个人或家庭(特别是妇女、婴幼儿等人群)的基本卫生用水需要。
(山西日报记者 张毅)
山西省民政厅就做好受灾情疫情影响困难
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10月10日,记者从山西省民政厅获悉,山西省民政厅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有效保障受灾情疫情影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今年以来,山西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和新冠肺炎疫情,给群众的基本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山西省民政厅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有效保障受灾情疫情影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 各地要充分认识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特别是受灾情疫情影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重大意义,完善工作措施,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各级民政部门要落实“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工作要求,进一步推动社会救助各项政策落实,筑牢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最后一道防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要全面落实“一把手”负责制,主要负责同志带头研究谋划、部署安排、推动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各尽其责。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支持,协调财政部门加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资金投入。
◎ 简化优化审核确认程序,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时效性。积极推行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社会救助申请全流程网上办理,提高救助时效。要科学灵活调整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和张榜公示等环节的形式,对没有争议的救助申请,不再进行民主评议。各地可根据灾害影响、疫情形势,决定暂停开展低保对象退出工作,提高受灾情疫情影响困难群众抵御风险能力。畅通社会救助服务热线,认真做好数据比对和走访摸排,充分发挥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和数据库的监测预警作用,确保及时发现、快速响应、即时救助。
◎ 强化部门协同,进一步加强相关救助政策衔接。各地要按照有关要求,加强基本生活救助与受灾人员救助等政策的有效衔接,切实保障好受灾情疫情影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重点关注受灾情疫情影响无法外出务工、经营、就业,收入下降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城乡居民,符合条件的要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因灾因疫导致的特困人员,要及时落实救助供养政策,压实照料服务责任,强化兜底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要充分发挥健全县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对存在重大困难的,可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加大救助力度。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加强信息沟通、工作交流和资源统筹, 形成救助合力,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 充分发挥主动发现机制作用,进一步加强急难社会救助。要结合当前全省民政系统正在开展的“解忧暖心传党恩”活动,组织动员基层干部、村级组织、社会救助协理员(网格员)、社会工作者等,深入困难群众家中,全面了解辖区内受灾情疫情影响群众生活状况,做到发现早、介入快、救助及时。要充分发挥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作用,发现因灾因疫造成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群众,要及时给予临时救助;情况紧急的,可实行“先行救助”,事后补充说明情况。取消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对受疫情影响,暂时找不到工作又得不到家庭支持的生活困难外来务工人员,因交通管控等原因暂时滞留的临时遇困人员,以及户籍不在本地的受灾人员等,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
◎ 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特殊困难群众照料服务。各地要发挥村级组织、乡镇社工站、社会救助协理员作用, 加强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众的走访探视,提高探访频次,及时了解灾情、疫情对他们生活的影响,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持续加强集中供养服务,尽最大努力收住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进一步加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督促照料服务人认真履行委托照料服务协议,全面落实各项照料服务,照顾好特困人员日常生活。因灾因疫导致照料服务人无法提供照料服务的,要及时指定其他人员做好照料服务工作。受灾地区要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开展全面摸排,对存在住房、饮水、用电等安全隐患的,要及时安置到供养服务机构。
(记者 郭卫艳)
来源:山西日报客户端、山西晚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