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工作,文物抢险修缮有序开展
山西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工作
10月2日以来,山西出现大范围降雨,晋中市、吕梁市、临汾市等局部地区出现山体滑坡、地表沉陷等险情。截至目前,山西启动了省级地质灾害Ⅲ级应急响应和省级自然灾害救助Ⅲ级应急响应,并已下拨省级救灾资金2000万元,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工作。
10月10日,运城市新绛县新绛中学安置点内,志愿者们与救援队员正在搬运方便面、矿泉水、火腿肠等救灾物资。阮洋/摄
10月9日中午12点半,在山西清徐县的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置点,十几辆装满救灾生活物资的公交车随时等候调配,在此安置的受灾群众刚刚吃过午饭。受连续降雨影响,乌马河清徐段出现漫堤,多个村庄进水,上万名群众转移。
9日下午,清徐县乌马河大桥两侧堤坝加固作业正在雨中进行。受汛情影响,大桥两侧共有长约1000米的堤坝损坏,经抢修已恢复540米,剩余路段正在紧张作业中。
据了解,国庆假期,山西消防共接警出动抗洪抢险救援386起、出动消防车辆627辆、出动救援力量3801人次。
山西部分地区输电线路受到影响。国网山西电力公司输电检修公司运检部副主任李杰介绍,全省国网供电范围内停运的10千伏、3.5千伏线路约90处正在抓紧时间抢修。国庆假期,山西电力累计出动应急抢修人员7819人次,抢修车辆1893台次,应急发电车10台次,动用应急发电机44台次。
受雨情影响,10月6日,位于山西祁县的南同蒲铁路昌源河大桥桥台被冲垮、轨枕悬空,上下行线路均中断。经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抢修,10月8日晚上行线恢复通行。
山西省能源局副局长王茂盛介绍,目前已成立能源保供专班,从各个环节保证能源供应。
10月8日,在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塔山矿几百米的井下,当班作业的矿工曹敏行等人正全力组织生产。国庆假期,晋能控股集团要求各生产单位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生产作业计划正常组织生产,确保生产、外运、销售各环节顺利运转。
此次暴雨对汾河谷地各个县市影响较大。“山西的平川县市是山西农业的主产区,但雨情导致土壤含水过多,排涝散墒是当前的主要工作,目的就是为了抢收。”山西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谷勇介绍,目前山西全力组织各类机械、动员各方力量,疏通沟渠、抢排田间积水,“对墒情适宜的地块,做好农机跨区作业;对土壤湿度偏大的地块,必要时对现有收割机进行适当改装,抢晴抢时收获;对田间积水严重的地块组织动员群众人工抢收。”
受雨情影响,多个自然景区发生山洪,为保障安全,山西关闭了166个景区。“国庆假期前三天游客接待量达到峰值,后四天受雨情影响,游客接待量逐步回落。目前,这些景区陆续重新开放。”山西省文旅厅副厅长赵曙光介绍。
(人民日报记者乔栋 付明丽 郑洋洋)
山西省有序开展文物抢险修缮工作
10月11日下午,山西省文物局发布消息称,国庆期间,山西省大部分地区遭遇了多年不遇的持续强降雨袭击,并引发洪涝、滑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部分不可移动文物和博物馆纪念馆设施也遭到不同程度损害,部分开放单位不得不临时采取封闭措施。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加快推进文物修复和隐患排查。山西省文物局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因灾受损文物的抢险修复工作。
截至10月10日12时,全省各市上报共有1763处不可移动文物不同程度出现屋顶漏雨、墙体开裂坍塌、地基塌陷、建筑倒塌等诸多险情,9座博物馆纪念馆出现小面积漏雨、部分构件损坏等情况。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60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789处。
据初步调查,总体来看,国保、省保单位主要险情是屋面小面积渗漏及周边护坡岩体、地基等出现滑坡等问题,低级别和未定级文物出现墙体坍塌、梁架倾倒等险情相对多一些。文物受损较为严重的有晋城市、晋中市、运城市、阳泉市、吕梁市、太原市,约占全省的90%以上。在社会上受关注程度较高的是平遥古城城墙发生部分墙体坍塌,坍塌和滑落的墙体段落共51处,其中内墙夯土坍塌的有15处,内墙女儿墙及顶部海墁层悬空、下部夯土滑落的有36处。未造成人员伤害。
目前,山西省文物局抢险修缮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一是进行雨季防灾专门部署,要求各地加强日常管理,采用遮盖、临时支护等措施对有险情的建筑排除险情。平遥城墙出现险情后,省文物局先后于10月5日、7日派出专家赴现场进行指导排险工作;
二是加强应急值守,要求各地做好险情监测,发现险情的要及时处置,确保文物和周边群众安全。同时,对全省文物单位险情情况进行统计;
三是组织全省有资质的单位主动介入,进行现场排险,各地正在抓紧编制抢险方案。
下一步:
山西省文物局将继续做好险情处置,指导市县文物部门继续认真做好文物险情排查和受灾情况统计工作,督促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支护、遮盖等有效保护措施,防止文物险情进一步扩大;分类推进抢险保护,对于险情不大的,通过边报批边施工的方式做好排险。对于险情比较大的,要求各地尽快完成项目计划书编制,山西省文物局将积极向国家文物局争取支持;加大险情监测力度,特别是对于出现险情的岩体、护坡、夯土、城墙等要加强监测,防止出现坍塌、滑落等,确保文物和周边民众安全。
做好文物构件的保护,指导市县对已坍塌的文物建筑构件进行分类编号,并在后续保护修缮中尽可能使用原有构件,以保留更多的历史信息;统筹资金和项目安排,尽可能将出现险情的建筑和已经立项的建筑相结合,通过方案的补充设计将险情建筑纳入修缮范围;加大预防排除文物常见险情的科研支持力度,针对性研究各类险情的解决方案。
(山西日报记者 孟苗)
来源:人民日报、山西日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