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高铁北站发现环境阳性样本!“物传人”的风险有多大?
山西日报新媒体记者李倩倩报道 1月6日,山西运城永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消息,永济市在对高铁永济北站环境采样检测时,发现出站口闸机环境采样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目前正开展紧急排查,永济市范围内所有人员“非必要不出行”,立即开展全员核酸检测,防范疫情扩散输入。
环境样本呈现阳性,那么,是否会有“环境传人”也就是“物传人”的风险?公众应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虽然只要物品表面存在过病毒,就存在有感染的风险,但是新冠病毒必须进入人体的呼吸道才能导致感染,‘物传人’导致人感染的条件是比较苛刻的。”1月5日,在浙江省举行的第100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现场,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所所长凌锋回应。
“物传人”通常是指物品受到病毒污染,人接触后造成感染,一般发生在疫情早期起导火索作用。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曾公开表示,新冠病毒“物传人”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物品污染较重、病毒在物体的表面存活时间较长、接触污染物品时未采取适当防护措施。因此,对于“物传人”要警惕,但不必过度担心,环境和物品检测出阳性也不必恐慌,活病毒、死病毒、病毒的片段检测都可能呈现核酸阳性,而核酸阳性也并不代表就一定具有传染性。
凌锋表示, “物传人”的传播途径,是患者排出带有活病毒的飞沫、排泄物,污染了周围环境、物品,健康人触碰到这些物表的病毒后,触摸自己的口、鼻、眼等部位黏膜,从而感染。而在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做好阻断工作,都不会被感染。因此,物品表面做好清洁消毒,处理相关进口物品前规范戴好口罩,接触相关物品以后做好手部卫生,就能有效防止被感染。此外,病毒在常规外部环境当中的存活能力并不是非常强,常规的含酒精的消毒液都能够灭活。
此前,钟南山院士也曾指出,防范“物传人”,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距离是重要的预防方法。
凌锋提醒公众,冬季气温低,一旦温度低于0摄氏度时,所有物质都变成了“冷链”物品,更有可能携带病毒,在日常工作中,从事装卸、搬运、销售等工作的相关人员,需要做好个人防护,定期进行核酸检测。
目前,毗邻我省的陕西和河南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高铁永济北站出站口发现环境阳性样本,我省外防输入的形势日益严峻。1月6日,省疫情防控办发出的紧急提示中提到,请公众时刻绷紧疫情防控的弦,继续坚持科学配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不扎堆,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来源:山西日报
|